5月底6月初,我与同事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实地探访了3天。该园区是我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地,2001年,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获批建立之后,相关企业在此加速聚集。该园区“中国光谷”的美名也就此开始传扬。
3天时间里,我们先后采访了华工科技、信科移动、联特科技、烽火通信4家上市公司,并与企业服务局、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通过采访交流和实地考察,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产业聚集的磅礴力量。
从产业演变来看,中国光谷几十年来聚“光”成“链”、聚“链”成“群”,实现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从小到大、由点到面、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。
从产业容量来看,中国光谷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,最近10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:注册企业从2万多家增至12万多家,高科技企业从672家增至5300多家,瞪羚企业(即高成长企业)从30家增至559家,上市公司从29家增至60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95家,构建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、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梯队。
从产业环境来看,35年前园区刚设立时,占地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,如今,518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中。光谷之“光”是产业形态,而“谷”是发展环境。518平方公里高质量的新“谷”,无疑为园区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。
从产业依托来看,中国光谷聚集了42所高等院校、56个科研院所、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、8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;到目前为止,已经有70多名院士、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、1万多位博士在园区工作;2021年中国光谷常住人口已达118万,比2020年增加16万多,是2010年的3倍,近一年半来,常住人口还在不断增长。
从产业布局来看,中国光谷几十年来执着“追光”,聚集各种力量全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光谷又从国家战略出发,努力打造“光(激光和光通信)芯(集成电路)屏(新型显示)端(智能终端)网(数字经济)”超能产业链。此外,生物医药行业也在此得到了快速发展。一个规模更大、水平更高的产业体系,正在中国光谷加速形成。
随着核心产业的不断发展、壮大,中国光谷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这种影响已从国内延展到国外,于是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世界光谷”就成了该园区新的奋斗目标。
从“一束光”到“一座城”,从“中国光谷”到“世界光谷”,武汉东湖新技术园区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,产业聚集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劲。行走其间,我们也深受感染,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!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网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- 1深圳: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
-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
-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
-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
-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
-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.319亿元
-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,“内卷”成为网络热词
-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
-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
-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、绍兴39例